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4月16日有河南网友爆料称,谁能想到,今天有多少郑州的家长破防了?

原因竟然是因为家长群里相互转发的一份关于郑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的调查分析。这个报告里说郑州市中学生抑郁症检出率为28.5%。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一百个孩子里有快30人都有抑郁症。当妈的看到这里真是心里一惊。
其中女生的抑郁症状检出率(34.3% )明显高于男生(21.1% );高中生检出率(35.6% )高于初中生(24.6% )。住校、一年内存在因病休学、一月内存在被家长打骂、一年内受到严重伤害、非常态化家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5.9% ,42.9% ,58.8% ,61.4% ,36.6% ,均要高于不住校学生(24.4% ),不存在因病休学情况的学生(28.3% ),未被家长打骂的学生(25.5% ),未受到严重伤害(27.1% )及常态化家庭学生(27.5% )。
所以,家里是女孩子的家长太难了,真的要时时刻刻照顾到她们的小心思。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当地中学生抑郁症分析的一份报告。

郑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郑州市中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河南郑州451450;2.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中学生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来评估中学生罹患抑郁症状的风险。方法选择中牟县参加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的中学生1088名,使用收集的问卷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
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50%。
女生(OR=2.051,95%CI:1.475-2.851),住校(OR=1.496,95%C1:1.069-2.093),非常态家庭(OR=1.615,95%C1:1.013-2.530),被家长打骂(OR=3.516,95%C1:2.159-5.726),吸烟(OR=2.044,95%C/:1.298~3.219),受到严重伤害(OR=2.576,95%C1:1.225-5.417),遭受校园欺凌(OR=3.276,95%C1:1.113-9.643),网络成瘾(OR=7.421,95%C1:4.624~11.909)会增加中学生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
一周内平均水果摄入频率增加(<1次/天和≥1次/天0R值分别为0.513.95%C/:0.306 -0.863;0.500,95% C/:0.290-0.863)会降低中学生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
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0.752)和准确度(Hosmer -Lemeshow,X3.657.P>0.05)。结论女生,住校,非常态家庭,一月内被家长打骂,一年内受到严重伤害、吸烟、校园欺凌、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风险增大,利用列线图能有效预测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从而对高危群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抑郁症状;列线图: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507(2024)24-4492-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003478);郑州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类项目(2022ZZUJG264);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242102310031);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5A330009)
作者简介:张茜(1984一),女,硕士,副高,研究方向:学校卫生通信作者:王鲜
从上述报告来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样本量是1088个。结果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8.50%。并做了详细地分类别阐述,得出结论,女生,住校,非常态家庭,一月内被家长打骂,一年内受到严重伤害、吸烟、校园欺凌、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出现抑郁症状风险增大。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看法和观点:
这检测一点意义都没有。抑郁症是大脑结构组织已经发生病变了,才称之为抑郁症。绝大多数人只是某段时间某些问题造成的抑郁情绪。及时疏导排解,过了都会好。
这些数据提醒我们,我们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了!
任何一个行业,都实行严格的双休,法定节假日,可以串休那种,抑郁多减少一半。
全国得抑郁症的学生越来越多,现在人把生活工作的压力都转嫁给孩子们,为了不让孩子吃自己的苦,就苦压孩子学习,其实对于孩子健康比啥都重要,出人头地的龙凤能有几个?接受孩子的一切,身心健康比啥都重要。
确实很严重。首先作息就跟扯淡,孩子们睡眠严重不足。其次是餐饮,饭菜质量差,花了钱了,营养达不到。最后就是各种卷。学校卷,老师卷,家长被迫卷,孩子最遭罪。
我家姑娘初三的时候也是很焦虑,我及时给她找了一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她打过一次电话,一个多小时搞定。
周末不是强制双休了吗,一大群人反对,给你时间玩都不会。非要卷。

- 从上述这些状况来看,不得不说,学校双休制度的推进,显得太有必要了。
可以肯定,双休政策推进,绝对不是让孩子们再去“卷补课”。"学校双休制"的推进,这一政策看似是对学生作息时间的调整,实则折射出国家在教育模式、人口战略、社会转型层面的深层考量。政策背后,蕴含着从效率优先转向质量优先、从人力储备转向人才培育的系统性变革逻辑。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以高强度学习模式著称,虽在短期内提升了应试成绩,却导致青少年近视率攀升、心理问题高发、创造力匮乏等结构性矛盾。
双休实质是通过强制性时间让渡,倒逼学校重构教学体系。它要求教育者从"时间堆砌"转向"效率优化",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这一调整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战略相呼应。而且,过度内卷让家长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焦虑。不仅是精神上,在经济上,都是压力重重。这就会导致一个更大的社会现象,出生率下降,大家都不敢生娃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组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数据值得关注。《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的蓝皮书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有专家提问,各位家长不妨扪心自问,是愿意要一个不健康的学霸,还是一个健康的普通孩子呢?”

不得不说,如今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下学习特别内卷的情况下,孩子们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课余时间,甚至睡眠时间也严重不足。
很显然,当前双休制的推进只是第一步。真正效能取决于配套改革。而如今某些地方出现的课外辅导,教培机构,整出线上培训这一出,实则是与当前政策“唱反调”,这显然不是正常现象,违背了双休的初衷。
可以预见,这些问题很快会被全面治理,也是大势所趋。总之,未来的教育一定是要培养自律的孩子。通过倒逼出来的孩子,除非抗压能力很强。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良性健康的教育机制正在慢慢完善,对孩子也好,对家长和老师也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此,你怎么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