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女工程师怀孕后工资从17000降到3000元,引发国家部委关注
今日有网友发帖,女工程师怀孕后工资从17000元降到3000元,理由是女工程师怀孕后未参与公司项目,不可领取14000元的项目津贴。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417%2F1f6d2a7bj00suujlm0059d000v901b4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糊涂公司未和女工程师协商在怀孕后单方面宣布女工程师退出项目组并降低工资,侵害了女工程师的合法权益。
女工程师怀孕工资被降低不合理,用人单位需按原来工资额度发放薪资。
[*]这究竟是咋回事?
4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一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就相关焦点问题回应社会关切。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417%2F10944e14j00suujph0048d000v9017w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女职工怀孕了用人单位就能调岗降薪?
赵某于2022年1月入职一家科技公司任工程师,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约定:赵某参与项目期间月工资为基本工资加项目岗位津贴,等待项目期间仅领取基本工资。
2023年2月,赵某告知公司自己怀孕了。公司未与其沟通便直接宣布“赵某退出所在项目组”,赵某反对无果后未再上班。后来公司以未参与项目为由,只给赵某孕期发放3000元/月的基本工资。赵某不同意并申请仲裁。
同时,该公司以赵某未参与项目为由降低赵某孕期工资标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因此,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公司按照赵某“基本工资加项目岗位津贴”的标准、即17000元/月补齐赵某的孕期工资差额。
两部门明确,用人单位应注意依法保护女职工尤其是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如果孕期女职工能够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尊重并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利,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提升工作强度等方式侵害其权利,也不能违法降低其工资及福利待遇。
[*]针对此事,网友们迅速围观,议论纷纷。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各抒己见”:
有网友表示,不得低于月工资的80%,法律是这么定的!但很难。
有网友跟帖,很难,80%收入是绩效,他把你绩效搞得很低,你也没有办法。
有网友建议,只有男的也休产假而且比女的产假更多,女的休产假半年返岗后,男性再强制性休产假半年或者多一个月甚至更多,女性就业就不会被歧视,同时也不会年纪大了找工作被歧视。
有网友感慨,此公司若招大部分为女性,这公司能存活?
有网友认为,你可以一开始就不用女性,这确实可以。但用了就必须给足够的工资。不能克扣工资。这也是女性找工作难的原因。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417%2F13561225j00suuk8f002jd000v900z5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不得不说,女性就业确实相比男性要困难一些,核心问题就是生育关。
因为女性员工一旦怀孕,可能就是大半年时间无法正常参与工作,特别是压力较大的项目。而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控制人力成本,不可能愿意花工资去养“闲人”。
因此,作为企业用人显然是慎重的。但是,一旦用了女性员工,企业就必须严格按国家法律要求来维护女性权益,而不是想当然,拍脑袋。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指出,实践中,用人单位在开展日常用工管理时应注意依法保护女职工尤其是孕期、产期、哺乳期(以下简称“三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提升工作强度等方式侵害“三期”女职工的劳动权利,也不能违法降低“三期”女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同时,女职工也应科学评估自身身体状况,正确看待不能适应原劳动等特殊情形,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对此,你怎么看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