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给原子波函数拍照,终于准确的看清了薛定谔的猫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实验室里,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超冷锂原子云正躺在激光编织的‘鸡蛋盒’里。当物理学家按下快门,显微镜镜头下突然亮起密密麻麻的红点——每个光斑对应着一个被锁在晶格中的原子。这看似普通的画面,却藏着量子物理领域等待了百年的突破:人类第一次在连续空间中对单原子波包演化进行直接成像。2025年3月12日,《物理评论快报》用九页篇幅记录了这项颠覆性技术。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326%2F0b767d2aj00stqf4x000md200m800eqg00it00c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图释:超冷 6Li 云的单原子成像。每个亮点(红色)表示存在固定在光晶格中的原子(晶格阱不可见)。光斑的大小由物镜的光学分辨率决定,晶格阱内波函数的实际大小大约小 10 倍。
给概率云拍证件照有多难
传统量子成像如同雾里看花:扫描隧道显微镜能定位原子位置,但会破坏量子态;光晶格成像虽能捕捉原子,却把连续空间离散成网格。就好比用像素马赛克描绘水墨画,丢失了最关键的笔触细节。法国团队这次找到了新方法——他们先让原子在平面内自由扩散形成波包,再用特制光晶格瞬间‘冻结’这些概率云。关键在于晶格启动时机:太快会扭曲波函数,太慢则让原子逃逸。通过上万次实验,他们发现当晶格开启时间控制在0.3毫秒时,定位保真度可达99%以上。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326%2Faae40f35j00stqf4x000sd200m800dig00it00bf.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图释:通过将原子位置投影到光晶格的位点上,对在连续空间中扩展的单原子波包(顶行)进行成像。通过重复测量相同制备的波包,我们获得了绝对平方波函数的直方图(底行)。我们的技术用作原子波函数的 CCD 相机。
实验负责人塔里克·叶夫萨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给狂奔的野马套缰绳,既不能勒太紧伤及马匹,也不能放任它跑出围场。’研究团队为此设计了三重保险:先将原子冷却到绝对零度附近纳开尔文量级,用光晶格固定初始位置;关闭晶格让波包扩散到数个晶格位点规模;最后以特定时序重启晶格完成捕捉。整个过程仅耗时15毫秒,却需要控制87台激光器的协同运作。
看见薛定谔的猫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326%2Fdff03267j00stqf4x002pd200hs00dcg00hs00d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当研究团队把成像结果与薛定谔方程预测对比时,显示器上的高斯分布曲线完美重合。这意味着他们不仅拍到了波函数,还完整记录了其时间演化。‘过去我们像盲人摸象,现在终于能看见整头大象跳舞。’该成果第一作者约里斯·弗斯特拉顿展示的动图中,红色光斑组成的云团随时间舒展,正是教科书里波包扩散的动态演示。
这项技术突破打开了微观世界的新窗口。在同期发布的另一项研究中,团队已将其应用于费米气体成像,观察到强相互作用下原子集体行为的精细结构。叶夫萨透露,他们正在研究高温超导体中的涡旋动力学:‘就像用高速摄像机捕捉龙卷风内部,或许能解开高温超导机制之谜。’更激动人心的是,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稀薄量子体系,为拓扑量子计算、量子流体等前沿领域提供了通用观测工具。
量子显微镜的野望
牛津大学量子技术中心主任马克斯·普朗克(未参与该研究)评价道:‘这相当于给每个量子比特装上行车记录仪。’他指出,现有量子模拟器多依赖整体测量,新技术使单粒子级观测成为可能。当被问及技术转化前景时,叶夫萨展示了手机大小的原型机设计图:‘二十年前冷原子装置要占满整个房间,现在我们的成像系统可以集成在鞋盒里。’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当前技术仅适用于二维平面成像,且需要极低温和超高真空环境。研究团队计划明年尝试三维成像,并开发新型光镊阵列来增强信号强度。正如论文结尾所写:这只是量子可视化的起点我们正在建造观察量子宇宙的哈勃望远镜。’在实验室的监控画面里,新一批锂原子云又开始闪烁——每颗红点都是量子世界向人类眨动的眼睛。 薛定谔的猫这一思想实验,巧妙地将微观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与宏观世界相结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索量子奥秘的大门。科学家们通过给原子波函数“拍照”的努力,不断推动着对量子力学理解的深化,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种勇于挑战、追求真理的精神,正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源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