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 发表于 2025-2-6 18:24:35

民间故事:道观姻缘

夜色如墨,林清婉提着裙摆,在青石小径上跌跌撞撞地奔跑。身后的喧嚣声渐渐远去,她的心跳却愈发急促。绣鞋早已被露水打湿,脚底传来阵阵刺痛,可她不敢停下。
"小姐,这边!"丫鬟小翠在前方低声呼唤。清婉循声望去,只见小翠正站在一处矮墙下,手里提着个包袱。
"快,踩着我的肩膀翻过去。"小翠蹲下身子。清婉咬了咬唇,将裙摆掖在腰间,踩着小翠的肩头翻过了矮墙。墙外是一片竹林,夜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
清婉接过包袱,里面装着几件素衣和些许银两。她回头望了眼林府的方向,朱红的大门紧闭,隐约还能听见里头传来的喧哗声。今日是她与城中富商之子成亲的日子,可她宁死也不愿嫁给那个整日流连青楼的纨绔子弟。
"小姐,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小翠催促道。清婉点点头,主仆二人借着月色,朝着城外的方向奔去。
山路崎岖,清婉的体力渐渐不支。她的发髻早已散乱,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脸颊上。远处传来犬吠声,她的心猛地揪紧——是林府派来追她的人。
"小姐,前面有座道观!"小翠指着不远处若隐若现的灯火。清婉抬眼望去,只见山腰处隐约可见一座古朴的道观,青瓦白墙,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幽。
两人加快脚步,终于来到道观门前。朱漆大门上方悬着一块匾额,上书"青云观"三个大字。清婉抬手叩响门环,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不多时,门内传来脚步声。一个身着灰色道袍的老道士打开门,借着月光打量她们:"二位深夜造访,所为何事?"
清婉扑通一声跪下:"道长救命!小女子遭人逼迫,无路可走,求道长收留。"
老道士捋了捋长须,目光在清婉身上停留片刻,又望向她身后漆黑的山路。远处传来嘈杂的人声,火把的光亮隐约可见。
"进来吧。"老道士侧身让开。清婉如蒙大赦,连忙拉着小翠进了道观。
大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清婉这才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老道士领着她们穿过前院,来到一间厢房前。
"贫道法号静虚,是这青云观的观主。二位暂且在此歇息,待明日再作打算。"静虚道长说完,转身离去。
清婉推开房门,屋内陈设简单,却收拾得一尘不染。她瘫坐在床榻上,这才感觉到浑身的酸痛。小翠点亮油灯,昏黄的光晕中,清婉望着自己沾满泥土的绣鞋,突然悲从中来。
三年前,她曾在城外的桃林中遇见一个书生。那人眉目如画,举止温雅,与她谈论诗词歌赋,令她心折。可惜后来父亲执意要与富商结亲,她再也没能见到那个书生。
"小姐,您先歇着,我去打些热水来。"小翠的声音将清婉从回忆中拉回。她点点头,看着小翠推门出去,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夜色渐深,道观中一片寂静。清婉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竹叶的沙沙声,渐渐睡去。梦中,她又回到了那片桃林,花瓣纷飞中,那个书生的身影若隐若现......
翌日清晨,清婉被钟声惊醒。推开窗,晨雾缭绕中,几个道姑正在院中洒扫。静虚道长站在廊下,见她醒来,便走了过来。
"姑娘可想好了去处?"静虚道长问道。
清婉摇摇头:"道长,小女子无处可去,不知可否留在观中?"
静虚道长沉吟片刻:"观中清苦,姑娘可受得住?"
"清婉愿随道长修行,了却尘缘。"清婉说着,又跪了下来。
静虚道长扶起她:"也罢,你与道门有缘。从今日起,你便是我青云观的弟子,法号清心。"
清婉叩首谢恩。从此,她换上素色道袍,每日诵经打坐,渐渐抚平了心中的伤痛。只是每到夜深人静,她仍会想起那片桃林,想起那个温润如玉的书生。
三年时光转瞬即逝。这日,清婉正在院中打扫落叶,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男子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
"这位施主......"清婉刚要开口,却在看清男子面容的瞬间愣住了。那张脸,赫然就是她魂牵梦萦的书生!
男子面色苍白,额上布满冷汗,似乎病得不轻。他勉强站稳身子,朝清婉拱手:"在下顾明远,途经此地,突感不适,不知可否......"
话未说完,他便身子一软,向前倒去。清婉下意识地上前扶住,男子的重量压得她一个踉跄。她这才发现,顾明远浑身滚烫,显然是发了高热。
"来人!快来人!"清婉急声呼唤。几个道姑闻声赶来,七手八脚地将顾明远抬进客房。
清婉守在床边,看着顾明远苍白的脸色,心中五味杂陈。她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她心惊。三年前的一面之缘,她本以为此生再难相见,却不想命运弄人,竟让他在此时出现在她面前。
静虚道长闻讯赶来,为顾明远把脉后,眉头紧锁:"这位施主染了风寒,又连日奔波,病情来势汹汹。清心,你去煎一副退热药来。"
清婉应声而去,在药房抓药时,她的手仍在微微发抖。煎药时,她望着跳动的火苗,思绪不由得飘回三年前的那个春日。
那时她随母亲去城外上香,途中在桃林小憩。她独自漫步林间,忽听得有人吟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循声望去,便见一个青衫书生倚树而立,手中握着一卷书册。
她忍不住接了下句:"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书生闻言转身,四目相对的瞬间,她只觉得心跳漏了一拍。那人生得眉目如画,举止温雅,与她谈论诗词歌赋,令她心折。
可惜后来父亲执意要与富商结亲,她再也没能见到那个书生。如今想来,或许这就是缘分未尽?
"清心,药煎好了吗?"静虚道长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清婉连忙端起药碗,快步走向客房。
顾明远仍在昏睡,清婉小心翼翼地扶起他,将药汁一点点喂入他口中。喂药时,她的手指不经意间触到他的脸颊,那滚烫的温度让她心头一颤。
"清心,"静虚道长忽然开口,"你与这位施主,可是旧识?"
清婉手一抖,险些打翻药碗。她低下头,轻声道:"三年前曾在桃林有过一面之缘。"
静虚道长捋须微笑:"缘分未尽啊。"
清婉闻言,脸颊微红。她望着顾明远苍白的脸色,心中泛起阵阵涟漪。或许,这就是上天给她的第二次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清婉日夜守在顾明远床前。她为他煎药、喂药,擦拭额头的冷汗。每当顾明远在昏睡中痛苦呻吟时,她的心就揪成一团。
第三日清晨,顾明远终于退了烧。他缓缓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清丽的面容。女子身着素色道袍,眉目如画,正专注地为他擦拭额头的汗水。
"姑娘......"顾明远声音沙哑。
清婉惊喜地抬头:"顾公子,你醒了!"她连忙端来温水,小心翼翼地扶他坐起。
顾明远喝了几口水,神智渐渐清明。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身处一间古朴的厢房,窗外竹影婆娑。
"这是......"
"这里是青云观。"清婉解释道,"三日前你昏倒在观门前,是静虚道长救了你。"
顾明远闻言,连忙要起身道谢。清婉按住他的肩膀:"你身子还未痊愈,不必多礼。静虚道长说了,你需静养半月方能痊愈。"
顾明远苦笑:"在下身无分文,恐怕......"
"顾公子不必担心。"清婉打断他,"观中清贫,但还不至于让病人露宿街头。你安心养病便是。"
顾明远感激地看着她:"多谢姑娘。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清婉顿了顿,轻声道:"贫道法号清心。"
顾明远一怔,随即笑道:"原来是清心道长。在下顾明远,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清婉垂下眼帘,掩去眼中的失落。她多希望他能认出她来,认出三年前那个在桃林中与他吟诗作对的少女。
接下来的日子里,清婉每日都会来照顾顾明远。她为他煎药、送饭,陪他说话解闷。顾明远博学多才,谈吐不凡,常常引经据典,令清婉听得入神。
一日,顾明远忽然问道:"清心道长,你为何会出家?"
清婉手中的药碗微微一颤。她沉默片刻,轻声道:"红尘纷扰,不如清修。"
顾明远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怜惜:"道长年纪轻轻,何必......"
"顾公子,"清婉打断他,"药凉了,快喝吧。"
顾明远只得作罢。他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苦涩的药汁让他皱起眉头,清婉连忙递上一颗蜜饯。
"多谢。"顾明远接过蜜饯,指尖不经意间触到清婉的手。两人皆是一怔,随即各自别过脸去。
夜深人静时,清婉常常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出神。她想起三年前的那个春日,想起顾明远温润如玉的笑容。如今他就在眼前,却认不出她来。
"清心,"静虚道长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你可是在想顾施主?"
清婉一惊,连忙转身:"师父......"
静虚道长捋须微笑:"你与顾施主缘分未尽,何必强求断缘?"
清婉低下头:"弟子已是出家人,不该......"
"出家人也是人。"静虚道长打断她,"你若真能放下,又何必日日守在顾施主床前?"
清婉无言以对。静虚道长拍拍她的肩膀:"随缘而行,莫要强求。"
翌日,清婉照常去照顾顾明远。推开门,却见顾明远正在收拾行李。
"顾公子,你这是......"清婉心中一紧。
顾明远转身,脸上带着歉意的笑容:"清心道长,在下身子已无大碍,该告辞了。"
清婉手中的药碗差点掉落。她强自镇定:"顾公子要去何处?"
"进京赶考。"顾明远答道,"今年是大比之年,在下苦读多年,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清婉心中一痛。她多想告诉他,她就是三年前那个在桃林中与他吟诗作对的少女。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那......祝顾公子金榜题名。"清婉勉强笑道。
顾明远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不舍:"清心道长,在下有个不情之请。"
"顾公子请说。"
"在下此去京城,路途遥远。不知可否请道长同行?"顾明远说完,脸微微发红。
清婉愣住了。她没想到顾明远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在下知道这个请求有些唐突。"顾明远连忙解释,"只是这些日子与道长相处,觉得道长博学多才,若能同行,定能受益匪浅。"
清婉心中天人交战。她既想随他而去,又怕违背道门清规。
"清心,"静虚道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你随顾施主去吧。"
清婉转身,只见静虚道长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
"师父......"清婉眼眶微红。
静虚道长走进来,拍拍她的肩膀:"你与顾施主缘分未尽,此去京城,或许能了却前缘。"
顾明远听得一头雾水,但见清婉点头答应,心中大喜。
翌日清晨,清婉换上便装,与顾明远一同启程。临行前,静虚道长将一枚玉佩交给她:"此物可保平安,切记随身携带。"
清婉含泪叩别师父,与顾明远踏上前往京城的路途。
一路上,顾明远对清婉关怀备至。他不知为何,总觉得这个女子似曾相识。每当她低眉浅笑时,他心中就会泛起一阵莫名的悸动。
一日,两人途经一片桃林。正值春日,桃花盛开,落英缤纷。清婉站在桃树下,望着纷飞的花瓣出神。
顾明远走到她身边,轻声吟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清婉下意识地接道:"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顾明远浑身一震,猛地抓住清婉的手:"你......你是三年前那个......"
清婉泪眼朦胧地看着他,轻轻点头。
顾明远激动地将她拥入怀中:"我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三年前那日之后,顾明远也曾多次去桃林寻找清婉,却始终未能再见。后来他得知林家小姐即将出嫁,心中黯然,便专心读书,准备进京赶考。
"清婉,"顾明远捧起她的脸,"你可愿随我进京?待我金榜题名,便娶你为妻。"
清婉含泪点头。这一刻,她终于明白静虚道长所说的"缘分未尽"是什么意思。
两人相拥而立,桃花纷飞中,仿佛回到了三年前的那个春日。这一次,他们再也不会错过彼此。
数月后,顾明远果然金榜题名,高中状元。他立即向清婉求婚,两人在京城完婚。婚后,顾明远为官清正,深得百姓爱戴。清婉则相夫教子,琴瑟和鸣。
多年后,他们带着孩子回到青云观,拜谢静虚道长。老道长捋须微笑:"缘分天定,但也要靠自己去把握。你们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清婉与顾明远相视一笑,紧紧握住彼此的手。他们知道,这一生,再也不会分开。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206%2F9d04131bj00sr9b49001dd200rd00bgg00it007v.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道观姻缘